2006年5月25日 星期四

《變種特攻:兩極爭霸》尋根與回歸根本



終於來到第三集。
的確,我已期待已久。

聽到戲名:兩極爭霸,似乎是尾聲嗎?
最終回,一切都會來個了斷?
然而,還是欲斷難斷?

電影以變種人解藥為中心,再以離世的珍發展多條支線。
但各人物如走馬燈般,未有更深層或情感發揮,略為輕描淡寫。

在連串目不暇給的特技外,未能深化人物的感情,提昇其衝突性。

縱然情節有點過於平鋪直敘,主角死得兒嬉倉猝,但勝在直接帶出更深一層的反思──刻意去改變既定的,是好是壞?

製造解藥,是真心給予變種人選擇自己命運;
還是無法接受自己孩子的變異,美其名達到所謂的救瀆?

服過解藥,解決的是生理上而非心理上。
每個變種人都擁有獨特的技能,又怎能一時間廢掉武功?

如果他們是在水深火熱中,等候救援的一群……
那麼,利用科學把「敵人」大舉纖滅的人,就是始作俑者。

任何形式的抗爭,大多源自已別無他選的地步。

兩極勢力的抗衡的極,並不是黑白兩道的究極化,而是正反的極端思想──

個人而言,磁力王不見得比同類電影主腦邪惡,相信不是未夠形似,而是對於他的所作所為,某程度上令人暗生共鳴。

由上集人類的攻擊(研製令變種人致命的病毒),種下仇恨的禍根;
轉移至今集以同化代替纖滅(變種人解藥),來保護自身的利益。

人的劣性是自私的,總以自己為依歸,自取滅亡不足為奇。

現實,令磁力王不得不明白何謂適者生存,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於是,磁力王推崇遇佛殺佛,排除異己,獨領天下。

X-men卻成立學校,求同存異,望平衡兩邊的野心。
這個庇護所,維繫的正是一份中庸之道,不偏不倚的精神。
是逃避紛爭和歧視,還是早已正面回應?

前者以個人為中心;後者以整體出發。
最後,當然是戰士高唱勝利之歌。

然而,人類和變種人可以永遠共存嗎?
第三集的出現,深化了最根本的問題,「毛球」的崗位也給予我們一個答案。

但片尾埋下的伏線,似乎真的欲斷難斷。

2006年5月22日 星期一

以色列電影節2006 -《禁城之戀》封建下的取捨


今天,自由愛戀,男女追求平等是普遍不過的。
可是,在猶太人中,卻是遙不可及的事。

一對姊妹,同樣面對教律的伽鎖,面對婚姻帶來的種種。
無論愛另一半與否,同樣,都無法自主。

在這裡,一切的依據教律。
教律規定的一切都是絕對,不得違反和背叛。

男人尊卑得至高無上,而女人只是輔助品。

「女人的唯一快樂就是生兒育女。」
姑勿論你想與否,為了宗教的未來,孩子是必然的產物。

「不育的女人不是女人。」
十年努力,姊姊還是無法懷孕。

結果,被遺棄。

不育的女人錯在哪裡?
但覺問題是男人,又可以怎麼辦?
但在戒律上,問題只可在女人身上現。
於是,成了罪人。

地位角色限制如此大,怎樣背道而行?
結果困在死胡同,不能自拔。

相愛,又被逼分開,再大的冤屈都由女人來承受,可以怎麼辦?
冷冷地看著單人床,頓然乏力又無助。

不發一言。
是怕一語道出,發覺自己淒涼得如絲柔弱?
落得如斯地步,還可以說甚麼?

游離在過去,無法接受現實,被戒律壓死了。
然而,她的未來只有他。

要是永恆失去,倒不如在擁有的一刻停止了。
在愛人身邊死去,已經是最後的願望。
假裝一切如昔。

在她擁抱愛人時,也擁抱死亡。
愛得再卑微,她還是選擇傾盆而出地去愛。

這個女人再痛苦,受再多的屈辱,也但求回到男人身邊,信守一生一世的諾言。

另一邊廂,她的妹妹也屈服於教律下,卻在後來不顧一切地走。
婚後第一個鏡頭就落在燭台上,意味著戒律的永恆。

十二下浸水,彷彿告知女人的地位。
不得不潔,必須淨身,才有資格觸碰男人。

她一邊照鏡,一邊削去長髮,卻哭笑不得。
嘲笑自己的懦弱,恥笑所謂婚姻為女人帶來的幸福;
與毫無感情的人同床共枕,而哭成淚人?

既然明白無法改變不變的,唯有自行爭取。
玻璃背後,她與愛人激烈地擁吻,懶理枕邊人。

終於,她了解只有離開,才有機會重生。
她的回望夾雜了不捨,但卻被外世界的光芒所掩蓋。

封建的角度,不能一時三刻改變。
但人卻可選擇自己的命途,而需要的莫過於堅決的心。

那你選擇堅持遵從正軌,還是冒險來次叛逆,爭取你的路途,逆轉你的人生?

2006年5月20日 星期六

以色列電影節2006 -《阿賓先生的最後一個半鐘頭》遺憾與錯失




在荒誕怪異的氣氛中,領略的不是什麼人生哲學,而是一個一個由終結而來,人與人之間的反思。

經過一輪盤算,愕然發現你的人生只盛餘一個半鐘。
如多一分鐘,也是獎賞。

那麼下一步,該如何是好?

生命正在倒數,他不想再浪費多一秒。
很想向每人交代,但覺越說越迷惘。
他告訴身邊所有的人,但每人都無暇理會。

彷彿,這段最後的時光根本不值一文。
結果,他只好在床上靜待死神的光臨。

大概就是這樣,他走了。
獨來,獨去。

影片中穿插了兩段狂想,一段是關於闡述他生平的藝術館;另一段是各方好友尋找他墓地的假設。

兩段狂想具風格化,詭譎之餘,還慢慢引入正題──
現今,人與人之間,是否疏離得連問候多句都難?

直到再無法交談時,我們才去珍而重之?
直到再無法相擁時,我們才知道錯失了?

科技進步,應該是把人的距離拉近。
不用飛鴿傳書,不用苦苦守候。
隨手拿起電話,也可面談。

然而,就是因為太方便,我們會逃避,會推膛。
就是太輕而易舉,令人忘了最根本的──溝通。

促膝把酒談心的人少,游走在鍵盤上的人多。
共享繁華容易,分憂解愁太難。

直到過後抱憾自責時,已經太遲。

閒時一句問候,勝過死後千言萬語。
再者,情感是雙向的,趁還可感受得到時,怎麼不多說一句?

過後,無論我們以那種形式去追憶和補償,都只是單向的。

遺憾是美麗的,當我們已傾盡全力後。

2006年5月19日 星期五

《達文西密碼》限制導讀版



不過不失?
大抵在我踏出戲院的一剎,就好像甚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人物和情節,我無心詳談了。

書本,給予的想像空間是無限的。
光影,把無限化為有限,從有限中演活無窮的可能。

可惜,今回它被焗限。
下了定義,又演活不到神髓,力不從心。

如果單單把場景抽出變成平面圖,是不錯的。
但書本的精髓是逐層逐層解碼,隨之附上的不安、神秘、驚慄,答案近在咫尺的始料不及和震撼。

然而,電影把書本作地圖一樣,按照指示跑一回,依照內文朗讀一次,輕而易舉,毫無難度。

這一盆冷水,的確抽走了我的幻想,令人流於空洞。

那麼,這不是懸疑片,而是紀錄片吧?
那麼我呈願看多幾次書好了。

越想忠於原著,越易忘記電影本身的功能和作用。
結果,失卻了靈魂,只餘「金光閃閃」的糖衣。

或者,對於未看原著的人來說,這一百五十分鐘作為導讀,是不過不失的。

2006年5月18日 星期四

《蘇菲最後的五天》一場英雄戰役




這是一場英雄戰役。
她打了漂亮的一仗,越看越令人亢奮。

從德國人出發,打倒希特拉主議,往往有令人有更深的思索。
身份的矛盾,與思想背道而馳。

年青人,該隨波逐流,還是更應殺出一條血路?
明辨是非黑白,還要肯講肯認。

出於良知,是一顆真誠而單純,為和平而戰的心。

於是,這幾個年青人冒死派反戰傳單。
年青人,不再是盲目接受教育灌輸的一切,擁有個人的價值觀和政治思想。

他們冷靜沉著,敢作敢為,為自己的未來,為前線的戰士落力爭取。

蘇菲深明量力而為的道理,為人民不應再亂動干戈。
何況,犧牲的人已經多得如此。

無日無終地堅持下去,犧牲的還要幾多?
還要荼毒下一代,教他們有仇報仇?

教育,甚麼叫教育?
是誤導還是引導?
自由思想的一群,就叫教育錯誤?

在所謂的人民法庭上,根本沒有甚麼公平可言。
早料會踏上不歸路,但就是何等心甘情願。

光芒,來自堅強的意志。
由檯燈到獄外的光芒,都為她一一印證。

為的就是向世人展示這一口氣。
只要一息尚存,他們還會鍥而不捨地抗爭。

寧死不屈,為的都是自由民主。

在座的每一位,真的每位都真心信奉希特拉嗎?
坐著和站著的人,分別就是誰敢踏前一步。

這個視死如歸的鬥士,光榮地離開了。
她感激陽光依然燦爛,她相信終有一日,戰爭會終結。

此時此刻,已經無憾。

勿論她的影響有幾大,至少她盡力去左右大局,用自身去維護自由,提醒人們生命的價值。坐言起行,而不是是坐以待斃。

緊記,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

2006年5月17日 星期三

《淚海》成長以外

記不起前塵往事的人,連當下的一刻也不實在。
沒有記憶的人連自己也不懂面對,何況是過去?

哭醒的日子連綿不斷,淚總靜靜落下,自然得變成一種美。
一種很蒼涼的美。

於是,她學著成為另一個人。
結果,這場大逃走,令她枉然踏上新的路程,尋回自我。

女兒的回歸和男子的出現,引領她一步一步走向終點。

傳說愛人默默守候,難捨又難離;
記不起,卻又可在字裡行間中見證。

愛沉澱在年月中,來得深而重,教人渴求至死。
誰也希望在地球的某一方,一直有人等候自己。

這種感覺,很好很好。
再迷失,或者也有愛來填補。

然而,越接近真相,越不知所措。
直到四目交投的一刻,她明白甚麼叫記憶。

但凡她記起了的,都是很久很久的事。
那段愛情再神聖,都是過去的事。

她穿梭於一串又一串的葉中,由燦爛到枯萎,直到永恆地宰於牆上。
彷彿意味著一切,都必須如此過渡。

到頭來,結果就是那麼敗壞。
此時此刻,終於大徹大悟。

過去的,畢竟也過去了。
今回,她平靜得出奇。

或者,當重新自我認識,懂得愛自己,就懂得愛身邊的人。
找出問題所在,面對解決。

大吵大鬧,只會哭得更多更無謂。
再者,這只不過是自虐。

當明白凡事都有代價,就不會再埋怨。

懂得在適當的時候,道歉和說我愛你話,那種力量就是最宏大的。
由憤世嫉俗到鬆容不逼,需要的是一個成長過程。

同時,角色有所成長,更具感染力。

懂得因人快樂而心感幸福,明白何時應該抽身離去,才謂真正放得開。

每個人都擁有陰暗面,但有時隱瞞都是一份尊重。
再罪大惡極的人,都並非完全一面倒的。

於是身份在這公路上變得無關痛癢,每人只但求出走。
結果,每人都找到了。

除了自己,原來還有很多。

今後,他們還會一齊上路。
有幸,這一刻還有你我互相撐扶。

以色列電影節2006 -《飄零人間道》從平常心出發




大城市小人物,往往最觸動人心的都是一個一個貼近現實的故事。
在樸實的背後,每個人之間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觀眾跟隨著那些蛛絲馬跡,一步一步探討人生的點滴。
主動與被動間,間接和直接中,把人聯繫起來。

影片以靜制動,在風吹草動間,一切都起了微妙的變化。
蛻變,是平淡中見絢麗。

有人向老人刻意隱藏身份,與此同時卻掛上了新的身份。
在補償的過程中,潛而默化,人開始變得平靜。

風帶走了一切。

從他的煙圈中,霍森就在風中,一去不返。

電影沒有刺激緊張的復仇情節以宣洩不滿;
但選擇以德報怨,卻比起有仇報仇更為震撼。

感受過寬恕力量的宏大,他開始了解甚麼叫平常心。

有人濫交、吸毒都嘗過了,早已習慣千瘡百孔了的人生。
於是,當他面對自己親生兒子時,坦然平靜。

大抵,他的反應如何並不重要。
重要是這個相認過程中,有著悔悟和責任。

頓悟,是平常心的關鍵。

另一邊廂,在收音機中傳出的救護車聲,意味著一切都在發生。
眨眼間,隨時都會失去眼前的。

於是,我們又回歸珍惜的問題。

從前小紅帽的故事,早已是警愓。
“Open your eyes”,看清楚一點……
現實往往超乎我們想像,幸運總不會每天伴隨,一生中又豈只會遇上一隻狼?
這個森林本身已是社會陰暗面的部份縮影。

在那灰色地帶流離的人,欲斷難斷。

淡泊的人生,對他們來說,奢侈又遙遠。

風卻造就了一個相遇,彷彿他們都等到了。

曾經,我們都像他一樣想成為另一個人,逃離現況,放下身份,享受人生。
然而,如何落力飾演某某,最終只會更沒法抽離。

過後我們才明白,沒有甚麼比起當自己更快樂、更自然。
根本,誰都逃不了。

縱然他落得如此結局,但此刻無悔又無憾。
說穿了,還不時同一道理。

如此,她帶著十歲的兒子東奔西跑。
生活再逼人,也要為口奔馳。

為了兒子過得好一點,她一直努力工作。
可惜,時不與我,時而世逆。

窮途末路時,終於不由他選。
由反抗和接受,再從中解脫出來,需要的是莫大勇氣。

他們,已經心領神會。

見盡人生百態過後,其實賣肉求存的人還有很多。
我們看到,只是一小撮的故事。

2006年5月13日 星期六

《包法利夫人》不歸路背後


愛一個人開始變得叛逆,愛就會開始變質。
不安份的戀人,還可廝守終生嗎?

背叛,原於不滿足。
人,總企圖得到更多更多。

包法利夫人,雍容華貴,艷壓群芳。
然而,表面的風光,彌補不了心靈空洞。

規律和安逸,根本不是她所追求的。
當她發現他並不是自己想要的,自然就無需理由,狠狠拋棄。
他與她之間,只不過是一攤死水。


同床,異夢。

終於,她遇上另一個他。
浪漫懾人,教她心醉不已。

從偷情而來的快感,帶來新的衝擊。
同時,也牽起一場具毀滅性的風暴。

她沉溺於自己的世界,回味他的一切。
然而,脫離現實的人,又怎會分得清誰是誰非?

曾經,她以為,會幸福快樂。
今天,她以為,會遠走高飛。

事實,卻大相徑庭。

然而,被遺棄的另一伴,仍然默默守候。
可惜,她渴求至死的不是他。

這場偷情的遊戲,她輸掉了。
玩得太認真人,總會輸,輸得很慘。

或者,打從開始的一剎,就已經無法回頭。

曾經得到一秒的激情,誰敢說還有下一秒?
但是誰又敢保證,眼前的不就會一生一世?

有時,愛情是一種執著。
執著地堅持去愛。

這樣的人,不要甚麼細水長流。

此刻無論丈夫如此深愛著她,她都無法領會。
太幸福了,變得理所當然。
眼前人明明是這麼好,卻忍心玩弄他的愛。

相愛,就是如此困難。

然而,這個得不到愛的女人,在迷失中把自己毀滅。
由我來開始和終結,是完滿還是更悲哀?

終於,當她再無能力離開,她放心地投進他的擁抱。

電影最後落在幾個情人身上──
原來再轟烈,都只是剎那間的事。
畢竟,這個代價都太大、太沉重。

2006年5月11日 星期四

《我倆之間》你我她


劫後重生的人,應恰如其分還是更應抓緊人生?

拯救過後,感激流涕,以身相許。
生兒育女,同床共枕,等如我愛你?

我願意?
是愛,還是緩兵之計?
是愛你,還是報答?

如是者,一生就是這樣子?
這就是所謂的婚姻?

無法抓緊、感覺愛的存在,就連人都一拼迷失當中。
日復日地。

直至遇上她,在那份虛空孤獨中,終於懂得如何填補。
由她身上而來的,就是共鳴。

第二次重生。
找到問題核心,不再妄自菲薄。
她就是啟迪人生的良藥,教她重新肯定自身的價值。

不再迷惘,不再空洞。

二人越接近,人越覺實在。
越實在,卻越離經叛道。

當天他的一見鐘情,轉化在她倆電光火石一刻,更為湊效。
那是雙向的力量。

失去愛的男人,只剩餘憤憤不平的力量。
大吵大罵,燥狂焦慮。

當天的救助,彷彿不值一提。
或者,早已被遺忘得一乾二淨。

他不明所以,為何今時今日,她才渴求自由?
怎麼她無法安守本份?
或者,他仍然以為自己很偉大。

為自由,賠上婚姻;
為婚姻,失去自由。

原來,還是甚麼都沒有。

婚姻和自由,要並存必須犧牲,要犧牲必須有愛。

大抵,他倆就是如此空空如也。
夫婦之間見得陌生,我倆之間卻見得細膩。

婚姻,變成一場束縛的遊戲。
越束越緊,越緊越設法逃跑。

這場角力,沒有輸贏,只有把對方傷得體無完膚。

如此,電影沒把她倆作煽情描寫,沒有締造患難悲劇情懷。
但卻在平坦中,令人暗生認同,合情合理。

其實到頭來,三人最愛的還不過是自己。
無論過去和現在,都只在成就一己的慾望。

結果,這是甚麼都沒有。

無法放開自我的人,那有資格去愛,更何況談婚論嫁。
三人的交戰中,教人看清婚姻的真相。

愛你,不一定要結婚;
結婚,不一定等如愛你。

如此,愛你,不止是一紙婚書,一句我願意這樣簡單。
再者,形式化的愛,只會飲恨於年月中。

然而,誰可掌握背後意義,誰就可永遠擁有那巨大的力量。

2006年5月8日 星期一

《聖賽爾》一廂情願




教育下一代,望子成龍,由十七世紀後期到今天,是否都是如此一廂情願?

片中的皇后盡心盡力,撫養那群落難的女孩。

精心編配,用蝴蝶把她們一一劃分,有條不紊的;
統一語言,有趣耐心教授,讓她們盡快融入世界。

是愛心滿瀉,還是只是在滿足一己的私慾?
把她們帶離水深火熱後,可自由選擇自己的喜惡,命運也可以改寫嗎?

引領她們走向世界,同時也定下框框。
誰偏離軌道,都會被一一捕獲。

其事所謂的世界,只不過是由她定的。
只要循規蹈矩,乖巧聽話,就安然無恙。

要不,她有能力毀掉你所擁有的一切。
神父的出現,就是她所謂的「救瀆」。

名義上是拯救,實際上只不過另一種跌墮。
由現實來的,從規範來的,還不是痛苦。

莫說離開,根本誰都不可逃走。
然而,別無他選。

以宗教的力量,把她們綁在道德內。
之外的,都會灰飛煙滅。

此時此刻,誰都明白這不是甚麼救瀆。

從來出發點和結果,是可以完全相反的。
開始過後,才明白難於掌握和控制在同一路上。

人是如此截然不同,怎可以把她們複製成一個一個的洋娃娃?
無法獨立,就沒有自己的思想,失去自己一套的價值觀。

還算作育英材嗎?

在最後,馬仍然在環轉,意味著誰都不能擺脫眼前的一切。

然而,兩代要協調溝通,要平行發展,才有真正的救瀆。
其實,教育所教的,根本不止於書本和規則。

或者,現代人,對於虛空的感覺,根本無暇去理,只側重於實際結果。
稍稍行差踏錯,都會跌死。

這樣的世代,我們還堅持一廂情願嗎?

2006年5月4日 星期四

《舞.出色》活在當下




雖然它算不上精彩絕倫,論舞又太多花款,那麼當然比不上《情陷紅磨坊》。

但我只想繼續撇開這些而談……
電影開首以上流社會和低下層作了強烈的對比,各走異端,卻成功引出主題。

舞蹈,把他們在激情與平和間揉合。
懂得互相評頭品足,不再孤芳自賞,不再妄自菲薄。

從前他們不被重視,被人遺棄在偏僻的一角。
他們有他們的生活,有自己一套的相處方式。

未算得上與世隔絕,只是世俗早把他們標籤,那麼倒不如我行我素。從來,在別人眼中,他們只在白白地活。

然而,諷刺的是,有時他們比成年人,更清楚自己的角色。
只是閒時喜歡走走捷徑,又或如戲中一句” Because just feel good.”就去做。

長期受限於拜金主義下,就連人的價值都被埋葬。
無法找到自身的價值,就會放肆狂妄地做任何事。

難道世世代代,不是視而不見,就冷眼旁觀,我們就可當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

要找到自己的價值,才會懂得如何活在當下。
尊重自己,然後去尊重別人。

這才是真正的世代。

然而,誰肯引導他們走出來,好好看清自己?

彼雅。

他敢作敢為,對症下藥。
最重要的是,他踏出這一步,去了解、付出與體諒。

從根本入手,把他們喜歡不喜歡的,配合和創造新的天地。
在一致的舞動間,他們信任、自信、具感染力。

誰都不在領導誰,只是在互相配合。
只要懂得配合,才可翩翩起舞。

重重的波折,教曉他們堅持和忍耐,也教授著人生哲理。
當一踏入舞池,閃耀著的就是最燦爛的光彩。

相信自己做得到,又肯為自己去努力,有甚麼比這更有力量?
結果如何不重要,根本他們早已贏了。
贏取的不只別人的掌聲與尊重,而是活脫脫地贏了自己。
一個真正的我。

今後,他們仍然愛煞自己的世界,就算生活和跳舞方式依舊也好,卻不再自我規限,重新去接觸外面的世界。

不再只為金錢而活,不再得過且過。
以後,是為自己而活。

其實,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合拍的一對。
只要細心觀察,其實每個人都有共通之處。
放下成見和偏執,一切都會變得截然不同。

的確,懂得在你恨的人和事上學習,也是一門學問。

“When I see around in this room, all I see is choice.”
早已說過,如何選取你的命運,就受控於你手中。

誰願意踏前一步,誰就能掌握現在。
誰敢說下一秒不是最後一秒?

那麼,能夠掌握現在的一秒,不是已經很捧嗎?

或者,問題仍在。
但此時此刻,那一場屬於他們的華爾茲,早已為他們寫下新一頁。

來,一場探戈吧……
多謝彼雅,多謝你成就了不朽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