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5日 星期六

兩周一聚: 世界觀

我的世界觀,多有趣的一個題目啊。究竟何時何人何物形成了今日的我?我想了又想,再想了又想,還是一幕幕經典的畫面,耳邊響起的一眾OST,常常提醒我/引以為鑑的都是quotes。

對,我說的又是電影,它的世界觀很遼闊,且宏大得讓人目不暇給。因為上班下班空閒時都離不開,結果它佔了我生活的一大部份,一個不能或缺的地步。

從前看得太多周星星,結果很多無里頭對白成了口頭禪(特別是"家有喜事"),覺得古古怪怪的一家人很好。而奇怪的是我看恐怖片大的(不知怎麼小時一扭開電視就是播恐怖片),甚麼猛鬼系列Jason 人魔妖,統統都看。所以,長大了我對血腥暴力的接受程度很高(其實是有點病態啊),又相信每個殺手背後總有段故。

還記得租影帶的日子嗎?我多選愛情劇,輕鬆又溫馨嘛。不要少看愛情喜劇啊,要寫得輕鬆又好看難度很高,不少聰明的對白都是由此來。我的愛情觀是愛情可以很美好,只是不會發生在我身上而已。就例如我嚮往"Gone with the Wind"的浪漫,又篤信"Before Sunrise"的緣份,但 "Closer" 的那種愛情觀更現實更中要害。

從此從此種下了不少情意結,其中對於上一個年代,對於懷舊的東西都會有很深的感受,對於寂寥孤獨也算得上迷戀,所以我很喜歡獨白這玩意。

對,很大機會因為王家衛。是因為張國榮喜歡王家衛嗎?忘了。不過,我特別喜歡王家衛鏡頭下的哥哥,特別是出自他口的獨白,直到現在仍然縈迴在我腦中。所以我相信更平凡的人都能說出令人心酸的獨白,更普通的人都有過異於常人的經歷,所以每個人都有屬於他的故事。

近年日日想出走,可能看得太多公路電影(當年有套"17",近年又有套"Into the Wild"),總相信一生人總要到外頭走一趟,放浪形駭吧。

結論是這可叫沉迷光影後遺症,常常覺得世界太大,人生苦短。
借"Desperate Housewives" 的一句吧:
"Live it up today because you'll not have lot of tomorrows"

2009年4月22日 星期三

《17 Again》無論人生可不可重新再來也好

很High School Musical(HSM)嗎?就連中文名都索性以青春高校作招徠,自然有人為男主角入場,也因為如此都把一眾討厭HSM的觀眾拒諸門外吧?但其實,此片與HSM沒有甚麼關係,沒有任何歌舞的,不會轉身就唱歌。我個人而言,自己對HSM沒有偏見的,而對於此電影我都是純粹因為題材要入場的。

對啊,我對於一夜長大/返老還童的題材有很深的情意結。

然而,此電影沒有令我失望,還有點驚喜呢。或者,很久沒有看得那麼勵志正面的電影,而且通俗劇只要拍得流暢富現代感,就會百看不厭。

來,來讓我們撇開包裝/噱頭,談談電影本身。

一個很典型的格局,就是一個一事無成的中年男人,常常都想回到從前重新開始,然後一夜後他就回到十七歲。熟口熟面的格局,外國過去都有不少類似的青春片,如《13 Going On 30》香港都有《新難兄難弟》/《童夢奇緣》,雖然不是講青春,只是大家講的都是回去過去回到起點,可以讓你重新選擇的話,你會怎樣?可以改變歷史的話,你會嗎?

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去看自己當然有趣,更有趣的是我們都想知道可以重新再來的,究竟主人翁會怎選?

Zac Efron盡量去演繹一個三十歲男人的心態,效果還可,不過他身邊的好友Ned Gold都相當搶戲,十分無厘頭但傻氣得很可愛。

有不少很惹笑的情節,但在此不詳談了,留待大家入場看吧。但結尾的一段頗感人的,拿著廢紙訴心聲的一刻,我立即想起《星願》。其實只要換了身份/軀殼,我們就會懂得怎樣去表達自己的情感,我們就會懂得甚麼叫珍而重之。

如果人生有得重頭再來的話,我百分百肯定某年某日犯下的過錯我都是會照犯,我選了的人和路,我都會像主人翁一樣再選一次。

不是叫你盡量去犯錯,而是順應你所想所喜歡的去做吧,因為人生無法重頭再來,因為就算重新再來都無用,因為儘管是錯明知是錯也好,我們選擇的時候是真心真意的。

對啊,當你今日在埋怨在深深不忿時,相信我如果讓你重新選擇的話,結果都會一樣。
那麼還有甚麼好怨?

如果你幾喜歡《Mean Girls》《Raise Your Voice》這類電影的話,又不是憎死HSM/Zac Efron的話,我相信你會喜歡此片的。

2009年4月16日 星期四

HKIFF 2009 - 寫幾句(一)

原來不經不覺看了66套,不怪得差不多虛脫。高峰期一 日看六場,最難受都是10:30場,每年都叫自己不好選,每年都要自虐,不過大部份喜歡看電影節的人都喜歡自虐吧,明知會累死明知會趕到炆,都是要看。因為總認為現在不看,可能以後都沒機會看,又或者要這樣才似看電影節。

很矛盾地,未完又想快些了結這種生活,完了又好似有些空虛,情況與狂歡後遺症無異。
自問一定沒有能力寫畢全部,很想寫到的都寫了,有些還在努力中,而有些寫不出一整篇,但都想講兩句。

《天水圍的夜與霧 》

坦白說,我不太喜歡這套。無言對女主角的背景描寫是細膩的,鋪排有心思,但對於紀錄整件事情來說卻有點over了,太過火了。但這套在天水圍的取景是較正常的,個人而言,要是這跟日與夜混合除二就好了。









《永久居留》

本來想用一整篇去講究竟有幾難看,但還是有點無話可說了。只好說導演野心太大,出來的效果吃力不討好。今次為露而露的場面多得吃不消了,哲學性的對話和問題太奇怪吧,應該說整個tone都很奇怪,這頭很哲學很灰暗,那邊又講笑都笑不出的爛gag。遲下會上正場,我只可以講劇照仍然拍得不錯。













《偷得浮生半日情 》


上半部的情節,甚至是音樂都有種熟口熟面的感覺,又是以輕鬆角度倒數人生最後的日子,幽默諷刺,類似的有以色列的《阿賓先生的最後一個半鐘頭》或是法國的《最後的時光》,還有美國的《玩轉身前事》

本片算是中規中矩,如果偷情那段再長一點或者極端一點,應該會更上一層樓。不過幻覺那一段效果是不錯的,到後來sad ending收場都令本片加分。


《茱麗葉愛可蘭 》

不是十分惹笑的喜劇,也不是強烈的文明衝突,沒有提出甚麼獨特的觀點,就是一個局外人去以一個單純的角度看一個宗教。這個切入點頗有趣的,但就是差了點戲味,不過小品來說還可以的。如果拍一套講聖經的,又會怎麼樣?

2009年4月14日 星期二

"The Wrestler" 尋夢的人都是孤獨

已經有幾久,沒有看到一套令你心酸到不能的電影? 已經有幾久,沒有看到一套真實到令你心痛的電影?

關於中老潦倒我電影我們看得多,大多都是勵志的,或者是最後總能吐氣揚眉的,我們都總會能釋懷。

但這一套它說盡了,它把潦倒說盡了。 潦倒應該是這樣,應該是你不能回頭,應該是無限孤獨,就是墮進了一個深淵,永遠永遠地向下跌。

與其說沒有Mickey Rourke 就沒有此片,不如說沒有Mickey Rourke ,這片就沒有了靈魂。 對,Mickey Rourke 本色的演繹,震懾得令人拍爛手掌,一種直敲心靈的感動久久也不散。

我沒法用文字去道出究竟有幾好看,因為文字的力量根本不足以盛載這一個傳奇,因為草草幾隻字根本無法道出一個一生的故事。

儘管他的人生有幾糟糕,儘管風光可一不可在,但在擂台上的輝煌和魅力是無人能及的:

"You know, if you live hard and play hard and you burn the candle at both ends, you pay the price for it. You know in this life you can loose everything you love, everything that loves you. Now I don't hear as good as I used to and I forget stuff and I aint as pretty as I used to be but god damn it I'm still standing here and I'm The Ram."

能夠忠於自己捨棄身邊的一切,一生去追逐自己的夢想的人,有幾多個?每個人都有屬於他的人生舞台,但他,不曾離開。

好幾次,他對著鏡頭說他很孤獨時,我的心都抽緊了。對啊,尋夢的人都是孤獨的,那是一種不能填補的空洞。

"And now, I'm an old broken down piece of meat... and I'm alone. And I deserve to be alone. I just don't want you to hate me. " by Ram

"I lost the house, the wife, the credibility, the entourage. I lost my soul. I was alone ... I'm sort of OK with it now, but the first time I'm in there, pushing a fucking cart, getting my supper. I used to go to the 24-hour place in gay town, so no one would recognize me. The only thing I could afford was a shrink, so that's where my money went. Three times a week for the first two years. The year after that, twice a week and now I'm down to once a week. I've only missed two appointments in six years." by Mickey Rourke

導演說差不多所有對白,Mickey都親口改過的,或者他正在告訴我們,這就是Mickey Rourke的一生了,可以嗎?


來,我們一起分享靈魂歌曲:



"Then you've seen me, I come and stand at every door   
Then you've seen me, I always leave with less than I had before   
Then you've seen me, bet I can make you smile when the blood,it hits the floor   
Tell me, friend, can you ask for anything more?   
Tell me can you ask for anything more? "


"I remember looking at myself in the mirror and thinking - look at what happened to you. I had blown everything, you know? I lost my credibility, my marriage, my money, my soul. I said to myself, you've got to change. And I realised that the acting was the only thing I had left." by Mickey Rourke.

Mickey, you are the best! I am waiting for your Sin City 2,come on, rock my world!

2009年4月12日 星期日

HKIFF 2009 - 《法國舞男》女人的典範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徹頭徹尾都很喜歡。
典型的法國小品,幽默輕鬆,這是關於一個富裕中年女人的小故事。

是關於寂寞關於愛情,而金錢是否可以解決到以上的問題? 很典型的題材嗎?

對,通俗,但拍來細膩動人,特別是女主角,一個相當成功的角色。

好一個女人的典範啊: 不理眾人責罵,不計較世俗眼光,敢愛又敢於付出,善良又平和,類似的角色有"The Good Woman"的Helen Hun。

一個富裕的中年女人,事業又有成,不過就是獨欠愛情,所以她上網尋求舞男的服務,消解寂寞。直到她愛上了其中一個舞男,他們來來回回斷斷續續,去到最後當我們都以為他真的會留下她身邊時,現實還是現實,有些東西是註定的,有些東西是無論你花幾多錢付出幾多都買不到的。

但她一直都未曾抱怨,她沒有埋怨年華老去,也不介意用錢買回青春歲月。當姊姊責罵她倒不能一輩子是這樣時,問著"what if you get older?"她又坦白地說"pay more"。

能夠如此坦誠面對自己的感受,愛人又愛己,不怨天尤人又隨遇而安,要幾高的修行才做得到?
畢竟,愛情是一項終生學習的德行。

HKIFF 2009 - 《屈辱》這是對誰的?

看完的感覺很不安,不是因為道德,也不是血腥暴力那種片面的情緒,而是作為一個人,看著這種事情發生,當事人若無其事地生活,太不安。
電影的名字"Disgrace",解作恥辱,中文譯名更多一層譯作屈辱。
究竟有幾多冤屈,幾多侮辱?
電影的上半部講的師生戀相當精彩,特別是男主角的各種反應和回應。關於認罪和犯錯,他也一一說穿而且把此玩弄於手中。但下半部愈看我就愈覺得disgraced的不是當事人,而是觀眾。

當我們問著幹麼女兒要獨個兒在偏遠郊區生活時,轉頭不幸的事情已經發生了。

觀眾是置身事外的一群,但導演就是要我們眼巴巴看著事情發生,而且不止是一刻。

由父親拍門到被打暈的一刻,雖然電影跳過了強暴的場面,但在這一刻我們無能為力之餘,卻又能想像事情有幾可怕。

然而,最不安的並不是發生的一刻,而是女事主事後的反應。
平靜得可佈,她安靜得像一潭死水。

而最糟糕的是當她再撞見其中一個被告時,她只是驚慌,卻又不讓人伸出緩手。
怎麼了,好端端一個人怎麼會弄成如此?

好,這是一場啞忍的革命嗎?
好,我就等爆發的一刻。

然而,一而再而三發生的,是愈來愈無法接受:
被強姦後懷孕,而不肯墮胎因為小孩無辜,但再打算與那被告結婚,卻又因為年紀太少,轉嫁他的親戚,為的就是換取一個護蔭?

是否處身世外,就代表沒有了道德界限?
人的基本尊嚴和其餘的一切就要犧牲。

而最後爆發了,當事人卻視此為一場交易,一個條件?
因為覺得有所虧欠? 不是因為甚麼大理由,只是為了要在這兒侍下去?

到最後我們明白甚麼都做不到,所以就只好妥協?
究竟要去到哪一個位,才可以承受這樣的侮辱?
又或者作為一個人,幹麼可以這樣?

2009年4月11日 星期六

HKIFF 2009 - 《青之鳥》為忘記重新下一個定義

這是一件典型的校園欺凌事件,你我都可能經歷過,只是程度上的分別。
不過電影用了幾個切入點,令整件事深了幾層的意義。

他們是一班不知天高地厚的學生,寫了"很多次"的反省文後,他們只希望裝作甚麼都沒有發生,重新開始。

但代課老師的出現,為整件事重新下一個詮解。
他把受害同學的椅桌搬回來,而且每日都向他打招呼。
同學視為一種折磨,認為老師的目的是要懲罰他們。

然而,老師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他們牢牢緊記所發生的一切。 當全世界都希望忘記過去,重頭再來的時候,就只有這個「局外人」要大家記緊。

為何要這樣做呢?
這也是故事的主題。

有些事情發生了,無論你如何使勁地抹掉,都是擦不掉。
發生了的,總有不能磨滅的痕跡。

那麼我們可以怎麼辦?
反省。

反省不是你去寫一篇你會改過自新的反省文,也不是叫你把過錯埋藏避而不談,更不是堆砌五頁紙的我知錯,這統統都不是反省,只是在迎合俗世的規則。

反省的過程,正確來說更是自省。

而關鍵就在於電影一再強調的認真,如果是認真地活著的話,人生不存在遊戲。
若然一早明白的話,當初他們就不視此為一場遊戲,愈玩愈大。

然而,發生了的都發生了,當他們在慶幸當事人還生存時,他們都明白這是一堂最寶貴的人生課。

不要忘記,是一種尊重,更是一種責任。
而如老師所講,它的結果不是要令你堅強,而是要你更認真地活下去。

2009年4月10日 星期五

HKIFF 2009 - 《從印度到中國》只是贏gimmick

自從看了第一套bollywood movie後,就欲罷不能了,香港不會上正場,大多只好在電影節看,最快捷當然是去重慶買碟看,但很難才會乖乖坐在家三個鐘以上。

所以電影節一有任何bollywood的,類近的涉及的我都會跑去看。

一直未看過太難看,頂多都是太公式化太老土而已。

結果,這一套《從印度到中國》看得我火滾,看了一個鐘我已經想離場。

在場仍然有人看到拍爛手掌,但就我個人而言,我受不了,一點也不。

所以,這是一篇發洩文,不說不行。

故事本身已經無聊致極,動作場面誇張得來多餘(師傅踢主角幾次上天為什麼呢),乍看下很有港產片的味道,但愈看愈不對勁。
就是看了兩個半鐘,我都不明為什麼要做這場大龍鳳,為什麼要用180分鐘去說一個小故事。

印度人打中國功夫本身是有gimmick的,不過用錯方式;bollywood一向說故事都有一手的,不過今次堆砌出來的,我想那已經不是一套bollywood movie了。

如果要看功夫我可重溫成龍系列,要搞笑無厘頭幹麼不看星爺,CULT片更加不輪到它,Bollywood的舞第一次那麼難看,歌一點都不好聽,我重溫一次"Om Shati Om"好了。

遲下好似會上正場,omg,幹麼一眾好的bollywood片都上不到,偏偏就要上這一套?
無他的,贏gimmick。

2009年4月7日 星期二

HKIFF 2009 - 《日慕諸神》一群被薰陶被掏空的靈魂殘骸

這是一個關於上流社會的故事,這是一個藏在高山,密封的陌生國度的故事。
為什麼我這樣說,因為導演特意選了秘魯做背景,但他要探討的不是貧窮,而是那群很少數的有錢人生活。

一開首的一個大海洋,對,我們是從高處俯瞰,那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定位。

這群人,過著糜爛到不得了的生活。

電影要呈現的不獨是行為,而是一種狀態,一種可笑的頹靡。

你望著他們,你說不出這叫奢侈,還是叫墮落,抑或其實這叫快樂?

他們不是沉淪毒海,也沒有物質上的欠缺,但你都能從他們的眼神中是多麼的空洞。

大女意下懷孕連經手人都不知道;弟弟迷戀姐姐的程度日益加劇;年輕的嬌妻初踏入上流落力融入卻不行。

然而,三者都有所依賴的卻愈走愈失衝,愈希望填補心靈的空虛卻愈找不到出路。
結果,他們得到所渴求的一切,但一切原來又不是他們想要的。

關於渴求就是這樣的一回事,我們喜歡過程中的自虐,享受就快得到就快得到的快感。但最後得到了,我們卻問那麼我還可以要甚麼?

金錢物慾,都無法清除整個山頭的孤獨淒清。
可笑的是,他們是心甘情願為金錢物慾出賣靈魂的。
對,這是一群被薰陶被掏空的靈魂殘骸。
我們一直從男孩的眼中看這個世界,他似是一個弱者,但他卻是最後的Survivor。
或者殘留的少許自我,令他從頹廢走到腳踏實地。
最後的一片風光明媚,其實愈美愈心酸。

2009年4月4日 星期六

HKIFF 2009 -《姆明仲夏夜狂想曲》一種另類的情懷

對啊,我有看,我一直都滿心期待。
對啊,我很喜歡,我會說好看到不得了。

為什麼?
因為夠直接,夠無聊,夠狂想。
屋企水淹滿了一樓,整家人就開開心心搬上二樓,二樓也沒了,就上天台;成家人不懂甚麼叫舞台,但姆明爸爸已懂寫劇本;一句無辜的就可以無罪釋放......
好看的卡通片應該不用用腦,應該簡單應該不合情理。

它完全符合以上條件,有甚麼理由不好看?

或者,有一個,沒有了童真或是不夠童真。
童真說的不是小朋友那種,是屬於大人那種,近似kidult。

看著姆明,我們都在懷念過去的歲月,那是一種另類的情懷。

HKIFF 2009 - 《10蚊有找》人生不一定要快樂

一開首,我們就見到死亡。
男人以手鎗指向自己,威脅路人給他一元買咖啡。

但路人不肯妥協,結果一下槍聲後,故事開始了。
究竟這個人的生命是否就只值$1,還是值$1的其實是他的快樂?

這個命題太大,動晝沒有一開始就下結論,它只是提出了一個問題: “What is the meaning of life?” (情況有點像淺野中信的Survive Style 5+)

各人的都有不同的經歷,但他們都有著一個共通點:寂寞。不是因為無事可幹,不是因為獨來獨往,而是在生活中找不到落腳點,生存卻不明存活的價值。

“What is the meaning of life?”原來找不到此問題答案的盡頭,會是寂寞。

男孩說生命有六種意義,但其實可不可以這樣去計算?
如果這個可以算,那麼生命又是否只值$9.99?
又如果生命是值$9.99又有得退款的時候,那是否就是一文不值?

然而,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對人生都有不同的定義,不同的要求,而究竟甚麼是快樂?Diving dolphin 是一種快樂,也可以是一種人生意義。

而對於男子來說,甚麼為之快樂?於他而言,愛情就是全世界,因為愛情他可以付出幾多?就是可以賠上整個人生。

快樂當然是人生的意義,但緊記人生不一定要快樂。
不快樂不安不忿悲傷痛苦,統統都是人生的意義。

重點是,找一個屬於你的落腳點,每一個人都有屬於他/她的人生意義。

2009年4月1日 星期三

HKIFF 2009 - 《橫山家之味》慢了一拍的疏離

是枝裕和一向都善於刻劃家庭人物,描寫生活的點滴,那年看過"這樣遠,那麼近"後,就喜歡了他了。上兩年的花之武者後,終於等到了這一套,香港叫"橫山家之味",又是很日本風情,而內地就乾脆譯作"步伐不停",我倒喜歡這個名字,或者沒有那麼吸引,但意味卻更深。

我不打算詳述電影的一切,太多畫面都無法言喻,如果日後上正場,大家入場感受一下吧。

走啊走,人生就是一直向前走,無論昨日有幾多辛酸悲傷,都但願每一日可以繼續走。
縱然過去有幾多無法放下的包袱,我們都必須走下去。

這個家庭,有一個共同的心結,一個永遠都解不開的結:

大子因為救人而死去,標誌的不單是死亡,而是一個被幻滅的希望。父親望大子繼承父業,母親望享子福,都不過是父母親的希冀,可惜已永遠被埋葬。

本來各人步伐一致,然而悲劇打亂了眾人的步伐。大家愈走愈遠,結果失去了共同的節奏。我們一邊看著他們種種家庭碎事,閒談間卻流露了不安、埋怨或是責難。


我們耳聽著,長輩問小孩的志願,母親問兒子會否搬回來住,統統都似曾相識嗎? 男主角去到最後才想起某問題答案,他問著自己怎麼總是慢了一拍,聽著實在心酸。

就是這一拍,他們再沒法走近。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這種與家庭的疏離感,我們或多或少都有共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