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2日 星期日

《My Name is Khan》堅持信守到最後

每逢一套大製作的商業電影一出,就會出現兩極,喜歡和憎恨。喜歡本片的人可能會感動得哇哇大哭,憎恨本片的人會覺得它造作誇張無聊,罵它公式化。

然而,電影是如此個人的事,所以沒有絕對的一面。

只要講到好故事,公式化又結何?
再者,只要能夠感動人心,懶理它如何催淚如何公式化如何煽情都好,也是一套有心的好電影。

電影花了很大的篇幅去講愛情,對啊,因為這份愛情世俗難尋,超越語言和肢體的界限,一份單純無比的愛情。所以最令人被受感動的就是Khan的那份純粹性,漠視世間一切的責罵,無視他人的冷嘲熱諷,就是一直勇往直前,為的只是一個目的: 兜地球一大個圈,走了那麼長的路,都不過是為了回來你的身邊,就不過是我愛你吧。

我愛你,我愛你就可以無堅不摧,無所不能。

太肉麻太骨痺?不打緊,電影的層次根本不止於此。
來,來讓我們換一個角度切入。

早年有套電影《因主之名》講的就是關於911後,把恐怖分子與巴基斯坦穆斯林教等人劃上等號的一場審視,可皆香港沒有上正場。

所以,真正令我心酸的,就是911後,人們把Muslim/中東人等與恐怖份子幾乎劃上等號。
全世界把你推到邊緣,你大可以蹲下投降,你大可以成為對方的一分子,你甚至可以拂袖而去,但是這統統都會被扭曲成默認,所有的罪名就此推到一個名族,一個普通人身上。

而他沒有投降沒有成為對方的一分子也沒有離去,他選擇了一條最長最艱辛的路,去證明:就是去證明我到底是誰,我就是我,我不是恐怖份子。

就是如此簡單如此純粹,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由愛情到自身,他都不惜一切去證明甚麼叫堅持。

堅持一樣東西,一個信念,堅持去等去愛去犧牲甚至去恨,都就是基於你相信,你相信終有一天世人會明白。

就單是想像,就已經熱淚盈洭。
現今社會太發達,愈繁華的地方,人就愈複雜。這個被資訊科技支配的年頭,人腦實在有太多時間去計算去防去擋,選擇帶一個/多個怎樣的面具,選擇怎樣去認識一個人,選擇以民族以膚色以國藉把人劃分成不同人等。

對啊,今時今日,人有太多選擇,結果就遺忘了人和事的純粹性。
所以,我們很需要這樣的一個人,這樣的一個小故事,來說說人性的光輝面,來看看現世代的定律與規則有幾荒唐。

其實,世上沒有做不到的事,只不過那條路很長很難行,但就是在於你能否踏出第一步。

2010年8月7日 星期六

《Bandage》一起去看孤獨

基本上,我是衝著岩井進場,究竟哪個是赤西仁,到完場我都毫無頭緒。
然而,離場後,一直縈迴在我心頭的,不是故事也不是音樂,是那份久久不散的孤獨感。

猶記得Lily Chou Chou嘛?那是一場青春殘酷的洗禮。
今次岩井不玩這一套了,卻在故事上廷續了在大草地獨自一人的孤獨。

一種赤條條,無法掩蓋無人明暸的孤寂。

當我們以為電影就集中講男女主角的愛情時,其實那根本不是愛情。
說穿了,只不過是兩個空虛寂寞的靈魂企圖在對方身上找些慰藉。

我們以為人生若然有所虧欠,那就隨便找些東西來填補就可。
結果,愈想捉緊愈捉不住,愈想抓著些甚麼,到頭來都不過在自己的世界到處撞。

Natsu在鏡子內認不出自己,Arumi在音樂中聽不到音樂,Yukiya在歌詞中找不到意義。
所以,他們選擇擁抱,擁抱那個不是自己的自己。
唯獨在互相依偎的一刻,好像找到些甚麼。

而至於孤獨呢?我們根本就無法抵抗。
由我們響往那個封閉的世界一刻開始,我們就一直被它吞噬。

Natsu高呼著的是元氣又好,勇氣也好,到頭來不過更諷刺。
因為無論我們如何落力去活也好,找不到活著的意義,我們都不過在渡日子。

到最後,我們都是孤身一人。

Yukiya問孤獨是甚麼顏色?
它來的時候是透明,當你發現的時候已經變成黑色。

青春嘛?青春就是隱藏著一大片黑色的生物。
無論你放任懶理也好,它都把你蠶食得無影無踪。

若然有一天,我們有幸站在同一路上,就讓我們一起看孤獨吧,好嗎?